不易发现的控制欲

不易发现的控制欲

来源/心de创可贴,分享/Luna&小润,编辑/May&有岸

今天想和大家讨论在生活中有一些不易发现却常常影响我们情绪的控制欲。一般而言,控制欲是自我对于外在环境或外在挑战的一种情绪反应。不易察觉的控制欲表现在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例子,以帮助理解这种心理状态。
 
在职场上,当上司发布工作任务时,你的反应可能显示出你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控欲。如果你经常抱怨,觉得任务过多,时间不够,或者感受到压力很大,情绪会波动起伏,那么这种情绪可能源于你对外部条件或挑战的不接纳。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是否很容易与他人产生分歧。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表达不满,比如说:“我不太喜欢这样做”、“我觉得按我的要求更好”、“你的做法不行”、“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你为什么这么做”等等。当你开始对周围的事情产生质疑时,可能是时候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对某些事情过于执着了。
 
在北美留学或工作的年轻人普遍都有合租的经历,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大小矛盾。例如,当一方提出一些要求,保持厕所地面干净,随时清理水和头发,而另一方可能会因此产生情绪,不愿意配合,觉得对方在控制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呢?
 
Luna提出解决思路,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可以告诉对方说:“我不知道你对厕所的干净要求是这样的,我以前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个人可以接受。但如果你觉得这很重要,我会尽量保持地面干净。不过我还没有养成你这样的习惯,希望你能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有控制欲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基本,认为别人也应该这样做。但在交往中,我们需要解释自己的不同想法,让对方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和他一样注重细节。而无须因为对方的执着而反执着,因为对方表现控制欲而产生反抗心理,不想被对方控制,但实际上,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控制欲,想要对方按我们的方式做。其实,我们只需要合理地表达,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达到和解的目标就可以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控制欲呢?关键在于是否经常感到焦虑,因为过强的控制欲往往会导致焦虑。如果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总是感受到负面情绪,就需要认真思考这些情绪的根源。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负面情绪,直到他们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到他人身上,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除非我们能够回到自己身上,正视自己的恐惧。
 
要正视自己的恐惧,就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比如,如果你不愿意与某个同事、老板或父母交流,就需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你的回避。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你的意见,催促或挑剔,或是因为室友的要求让你感到压力。当你对外界充满不满和愤怒时,就要问问自己,对方的行为为何会触发你,你又因此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以及为什么会害怕这样的感受。
 
情绪,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本质上是中性的,类似家中的烟雾报警器:它提醒我们注意,但当我们把情绪压抑之后,就像关了报警器,虽然警报解除了,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解决有火这件事情。因此,当面对有控制欲的人时,我们需要识别自己情绪的来源,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并合理表达自己。首先,我们发现情绪的来源,及时识别以防止情绪影响他人或升级。其次,我们需要找出情绪背后的原因,包括对方的语气、说话方式或反应,以及这是否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明白这些,我们才能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实现公开透明的沟通,而不是因为害怕对方不高兴而沉默。
 
控制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它是一种自以为义,我们会认为事情本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对别人应该如何反应,应该如何表达都有了预设,这些想法隐含了我们对于别人和外界的不接纳。其实,我们不能控制别人如何思想,如何行动,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当面临周遭诸多不确定性时,我们的反应就能反映出我们对于外界是不是有一颗中性的心(中性就是neutral),我们是否把日常生活放在神的手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控制欲,但它以各种形式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从对交通堵塞的抱怨到对生活的小细节的不满,都是希望外界按自己的想法去运行。我们可以学习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包括那些似乎不愉快的时刻。例如,一位牧师发现堵车是与神亲近的宝贵时刻。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世界应该如何运行,那么喜乐的心就进来了,掌控欲也就消散了。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我们生活在相互联系的网络中,这些关系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在这些相互作用中,建立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不仅要尊重他人的需求和边界,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边界。只有当我们与他人建立基于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关系时,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