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虚假的完美人设——人如何改变读书会分享

文/周昂
Image

2020年秋天,我和七位来自横跨美国不同时区、有着相似的读书/工作背景的年轻人一起参加了为期三个月《人如何改变》职青团体谘商课程。课程之初,我有很多好奇和不确定;如今课程结束,我想把我的感受和改变分享给大家。

感受之一,是我们每个人从起初的谨慎和防备,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信任和敞开。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像是刚开始充满防备的小猫,在感受到充足的爱和安全感后,卸下防备,甚至愿意躺下来,把最柔软的肚腹显露给彼此抚摸。我们都经历过二三十年的中国传统教育和应试学习方式,上课之初还曾提问“这个课要教我什么”、“我该怎么做能最快做出改变”等目的性很强的问题,仿佛想用一个看讲义、画重点、出结论、快速改变的神奇公式去上这门课。但蓝星传道提醒大家,我们不是要让头脑再多存储进多少知识和道理,也不是要在一夜之间实现人生巨变,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面对真实的、可能千疮百孔的自己,承认自己“并不属灵”的各种情绪,学着敞开自己,把各种感受想法放心地分享在这个小组中。于是在一次次的课程中,我们彼此不同的声音被听到、被接纳、并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我感受到建立深度关系、展开深度对话是如此地治愈。我感受到在这个小群体中自己被深深地接纳和信任。

由此我反思并意识到,其实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是不接纳的,也没有真正明白神对我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原因需要追溯到我的原生家庭,印象中我父母对我非常严格,使我很难体会到无条件被爱与被接纳,一切似乎都是有条件的,必须服从“军事化管理”: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性格必须要积极阳光、不能敏感内向;遇到难处要坚持忍耐、不能软弱诉苦;父母还给我规划好了人生道路:好好学习、出国读研、读博、留校任教,成为众人口中的好孩子、并从此改变家族命运……

Image

虽然来美国后,神的手把我引领到了完全不同的工作和人生方向,但那种从小根植于内心的“完美主义”却一直影响着我。我一直觉得我的性格、生活、工作、服事各个方面都要达到完美,我才能算是一个好女儿、好学生、好员工、好同工、好人。如果达不到完美,也要努力“扮演”着我觉得应该成为的那个完美形象。于是在以前很长的时间里,老师说我是自律用功的好学生;客户说我让他们安心、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老板说交给我的任务都能放心、是会walk extra miles的好员工;弟兄姐妹说我是热心服事的好同工;朋友说我是耐心倾听和温暖他们的”知心姐姐”。但事实是,这些都能取悦别人,却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我不敢面对也无法接受自己有软弱、疲劳、沮丧、愤怒、失败的模样……

有一次,我在读《人如何改变》这本书时,读到三个问题深深地扎到了我的心:

“为什么在祷告之前,我总是要先行清理、美化一番呢?”
“为什么我总是自欺欺人、甚至欺骗神呢?”
“为什么我如此擅长分享所面临的困境、却如此惧怕探讨我在困境中的挣扎呢?”


这三个问题让我有种被当场捉了现行的感觉。真实的我,无论在生活、工作还是信仰中,原来都是这样地自欺欺人,隐藏着或美化着我真实的脆弱和情绪。

而我也在书中找到了解决我心症的答案:“带着你的本相走向神”。现实中我的父母可能不接受不完美的我,但我可以向天父自由、舒展、放松地展示和表达正面和负面的各种真实情绪和想法。天父的爱就是这种无条件、完全接纳的爱:无论我今天落魄、难过、软弱成最糟糕的样子,祂都会无条件接纳我,祂都会温柔微笑跟我说”It’s OK”。在天父面前,我不需要再付出多少努力去“赢得”祂的爱,我也不需要担心自己不够完美而让祂对我的爱消减。这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不需要靠我做什么去换得,是白白给我的上好的恩典,是人无法给予的。

Image

深刻明白这一点后,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因此经历着改变。以前,我常常以让别人满意为宗旨,但是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我又怎么可能自以为是地让所有人满意呢?我不需要完美,也不可能达到“人”眼中的完美。现在,我学着给自己更多恩典、关怀、理解、接纳。对待工作、友情、亲情,我学着去设立健康的界限;面对他人的要求和期待,我学着去说不;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我学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面对朋友的软弱,我也愿意更敞开地去分享自己的挣扎……

当然,我的改变必然带来了周围人的不同反应,有人为我高兴、有人和我共同调整、也有人不适应不舒服,这其实都是改变和打破老我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我选择接受。所谓不破不立,摆脱了旧有的罪的荆棘,我才能重塑属神的新生命。

从”知道”到真正”做到”,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我深知过去的我是个擅长批评和自我批评、讲各种大道理的“法利赛人”……但是我知道天父不会放弃我,主内的弟兄姐妹们也一直陪伴着我,我会按着神的心意、根据自己的灵命阶段、慢慢地学习和改变,接纳每一个当下的自己。

感谢天父,也感谢我生命中遇到这么多可爱的人帮扶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