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被“服事”套上敬虔爱主的光环?

我们是否被“服事”套上敬虔爱主的光环?

来源/心de创可贴,分享/Luna;小润,编辑/有岸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 神所喜爱的。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 9:6-8 )
 
在日常的教会生活中,年轻的一代经常会受到长辈的劝勉,要把自己奉献出来,要去服事,因为服事是有福的。这是很好的提醒,只是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年轻一代却可能因此倍感压力,或许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或许还没想好为什么要服事,也没想好要去做什么,甚至眼下压根儿就不想服事。这时善意的劝勉一不小心就异化成了某种“压迫”,不仅违背了长辈劝勉的初衷,甚至还会影响彼此的合一。作为年轻的一代,究竟该如何面对教会长辈的这种劝勉,该如何看待服事本身呢?

情绪是最直接的反应,它能够帮助看清情绪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面对长辈的劝勉,虽然心里很不愿意,但也不好意思拒绝。这时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会被无形中复刻到与长辈的互动中来。因为在基督里面的价值尚未完全确立和稳固,加上服事听起来似乎又是一件绝对正确的事情,我们不仅容易将这种“不愿意”归咎于自己属灵生命不够成熟,而且出于某种外在认可的期待和否定的恐惧,最后不得已去做自己本来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但是服事最重要的一点是甘心乐意,这种勉强不仅违背了服事的真意,而且外界的眼光和服事本身就成了一种偶像。因为服事不是目的,爱才是。服事的重点不在于做,而在于我们通过服事与神有亲密的关系。神爱我们,所以造了我们,我们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通过服事去爱神,而不是以苦毒的心回应,这样不仅做不好手上的工作,连这种服事本身也不是神所喜悦的。

所以一定要定睛于神,而不是定睛于人。当感受到服事的外在压力时,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要为这种情绪寻找一个管道和出口——敢于表达。我们要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试图通过委屈自己去讨好对方——这不是基于爱的健康的肢体关系,而是基于恐惧的压迫关系。

第二是学会理解。理解长辈本身的善意,理解长辈所受的时代局限、文化束缚和个体经验所带来的主观性。这种对长辈的理解,一方面要区别长辈的劝勉里面多少是来自真理,多少是来自主观经验或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接纳长辈的这种有限性。当我们与价值观不同的人进行方对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和对方进行一个磨合,从而可以相互合作、影响和配搭。

第三是学会沟通。除了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和对方或他人的沟通来排解情绪,同时尽量多去倾听对方的故事,更深地去了解对方的背景、想法和需求。不要试图改变,也不要正面直接反对,要鼓励和挖掘长辈的闪光点,多用《圣经》中的话去回应。

第四是学会忍耐。很多时候为了服事和合一的缘故,我们要学会忍耐,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去处理与长辈的冲突。在涉及真理的部分,当然要去坚持;可是在不涉及真理的部分,我们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抗争”到底,而是要去衡量,这种“抗争”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时为了服事的缘故,忍受委屈是在所难免的。最终只要我们能够在主里找到平安。当我们背起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真正走上服事的道路,不可能凡事都一帆风顺,当我们面对冲突时,不能一言不合拔腿就跑,而是要把强烈的情绪视为成长的开始,并且在冲突中操练彼此相爱。

第五是看见自己。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长辈的劝勉时,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不够认识自己而处在一种迷茫状态,不知道该如何真实地去爱神,如何在爱中与神同行,也不知道自己价值观的根基在哪里。我们要从神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自己,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恩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恩赐,但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以理想的方式去服事。恩赐也需要打磨,而冲突就是很好的打磨方式,只有在打磨中,我们才会更深地看见自己的恩赐。我们可以回到我们的爱的源头去想一想,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反应,都是想要证明自己。我们时常容易忘记,我们其实不需要证明什么,神就是爱我们,我们的服事只是一个单纯的基于爱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