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福音的脚踪”

文/吴宏为
Image

传福音是基督徒一生的使命。《马太福音》中记载主所吩咐的大使命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经文,“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28:19, 20)。经文中的“去”字在希腊文是个分词,经文有这一层的意义:“当我们去的时候,不论在哪里,有机会就当宣扬主的道,成为福音的使者。”

《罗马书》第十章15节说:“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这节后半段的引句,英文直译是“传福音者的脚是何等的美!”(“How beautiful are the feet of those who preach the good news!”).

保罗劝勉歌罗西的信徒说:“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诫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8, 29)。彼得也劝慰当时分散在各地受苦的信徒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

从这些经文,可以学习到传福音三个宝贵的功课:
· 传福音是使命,是美事,是报喜讯。
· 传福音是不论去哪里,当有机会时,就用神所赐各样的智慧努力去传。
· 传福音是不计成败,随时预备好,用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寻道者。

传喜讯的“脚踪”因福音而美丽。这篇“趣谈”回忆一生中在传福音时所经历点点滴滴的美事、趣事。每个脚踪不论是有意还是随遇,不论结果如何,都可以看到福音的大能。神有祂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时刻儆醒,在“去”的时候,体察境遇,“脚踪”跟随主,不忘记作报喜讯的使者。

福音到我家 · 透过管教的阴霾

先简单说说自己信主的经历吧,我和妹妹生长在一个“严父慈母”的家庭,父亲受的是严格的日式教育,母亲是中学老师,是个“三从四德,逆来顺受”的慈母,全家以父亲的情绪来定当天的阴晴。初中时,父亲生病住院,病后突然大发热心,成为热心上教堂的基督信徒。于是全家只好“三从父得”星期天全家奉命上教堂了,那可真是痛苦的日子!在家里,从严父身上看不出上教堂有什么好处,在学校,还得遭受同学们嘲笑。小小的心灵内外夹击,对心理的创伤可大了!少年期的反抗心更是难以发泄,对母亲哭诉,她也只能无奈的安慰我们“顺则为孝”。记得有一次,父亲请牧师到我们家里作“家庭礼拜”,牧师用的经文是《创世记》第一章“起初,神创造天地……”,话未说完,我就问说“那又是谁造了上帝?”这一下父亲放不下面子,情景尴尬,送客之后,一顿“鸡毛扫帚”的惩罚就不用说了。妹妹当时有句名言:“爸爸信什么,我就不信什么!”道尽少时对基督教的印象。直到自己在高三时,在升学的压力下,深深体会到内心的软弱无助以及罪的捆绑,有一天夜晚,第一次向上帝说:“对不起,我是个罪人,请原谅……”内心中一直憧憬没有恐惧,有平安喜乐的日子。上了大学,英文老师是美国人,长老会的宣教士,她邀请同学们参加她所服事的学生团契。抱着好奇心去了,在团契查经时读到《罗马书》第七章的经文:“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7:18, 19; 24, 25)这些经文跃然纸上,就这么信主了,也燃起了传福音的热忱,数十年如一日。妹妹考大学时紧张过度,神适时给了她安慰的话语,她也信了,后来还成为全职的宣教士。妈妈以后也信了。福音到我家,从父亲开始,接着三人都在不同的境遇认识了主,同样都接受了父亲所得的救恩,真是“三从父得”。回想起来,感恩神的怜悯,福音的能力能穿透管教方式的阴影。

计程车司机的感叹 · “往生何处去?”

七十年代出国留学期间,暑期或年节回国探视父母,父亲特别安排了他熟识的计程车司机到机场接送,机场到家有两个半到三个小时的车程,久了成为熟客,在车上就和司机先生聊起来了。司机先生的客人可是三教九流都有,载客的情况更是五花八门,婚丧喜庆接来送往就不用多说了。有一次在往机场的路上,他感叹地说一般民间处理丧事时,丧家在路边支搭帐篷,摆上灵堂供桌,供人悼念逝者,并请僧侣按时诵经。作法事所产生的噪音伴着亲友的哭声,情景虽然悲戚却令人难以理解“往生何处去?”相对地看了基督教追思礼拜的仪式,反而觉得肃穆安静,虽有悲伤,但却有平安和盼望的感觉,真不一样。顺着他的感叹,我们就谈起了“人往何处去?”基督信仰与民间信仰的不同。我也邀请他信耶稣,请他与我一同祷告,他也同意了。有趣的是我特别告诉他:“司机先生,平时祷告时,我们都闭上眼睛,我们现在在高速公路上,我祷告的时候,请你不要闭眼睛。”算是一段趣话。

人生的目的找到了 · “荣神益人”是目的

有一年暑假。我参加加州湾区学生团契联合举办的培灵布道大会。到了营地,注完册,搬进所指定两人一间的宿舍。不久一位有广东口音的朋友就加入了这一房间。彼此介绍之后,出其不意的,这位朋友就劈头问我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下把我给愣住了。素昧平生,我自己也刚到加州不久,继续学业,只知道学位是当前的“首要目的”,还真没想这“远程目标”呢。只好随口就把平时听到的一些自己似懂非懂,也没有深思的“基督徒术语”搬出来回答,我说:“简单的说是『荣神益人』吧。”在聚会期间,大堂聚会后每人都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这位朋友参加慕道组,我和这位朋友只有在就寝前彼此有一些简单的交谈分享,我也没有特别地去跟进。有趣的是在聚会的最后一天,主日敬拜快结束前,这位朋友突然出现在讲台前大声说他决志信主,同时还特别说:“我找到了人生的目的就是roommate跟我说的’荣神益人‘”。这对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没想到神借着这一句简单的话,回应了这位朋友的大哉问!惭愧,神也借此提醒我一生应当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女刑警大队长的手势 · “主就在我心里”

在田州小城的华人团契一次聚会后,一为姐妹带着一伯母来问我说:“弟兄,好不好请你带领这位伯母作个接受主的祷告?”这位姐妹已经向这位伯母传福音有一阵子了。说起这位伯母,可大有来历,她曾经是某市女刑警大队的大队长。抓犯罪的,要承认自己有罪,愿意接受主的救恩可真不容易。大家都因她的决志意愿非常的兴奋。既然她有这样的决心,我们理当欣然配合,帮她作决志的祷告。于是我找来一本《中信》杂志教人作决志祷告的祷文,解释一遍以后,我读一句,她也重复读一句,然后我带领大家为这位伯母祷告祝福。记得以前曾经有位牧长教导说,带人信主作决志祷告后,要问问被带领的朋友“请问您,耶稣现在在哪里?”这位伯母没想到我有这一问,她一下子愣住了,答不上来,但是我们却看到她的左手缓缓地移到胸前,贴在胸口上靠心脏的地方,我问她说:“伯母,耶稣在你心里吗?”她静静地点头称是。这一幕真不知感动了多少在旁边见证这一情景的弟兄姐妹。事隔近四十年,这一幕仍然历历在目。主就在我心,何等恩典,何等甘甜。

毕业前车灯的启发 · “黑暗中的引领”

有位朋友,他的太太先信主,他自己倒是醉心于佛学的研究。平时他也随着太太参加主日学来“听道”。在课堂中,他举出许许多多有关信仰的问题。家访时,他还展现各种佛学的书籍,谈到最后我们仍然是各说各话。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很坦率地问他:“我们是否把福音的内容清楚地告诉你了?”他说:“是啊,很清楚!但我的问题是,到底是’自救‘还是’他救‘”?

经过一段沉寂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晚上已经十点多钟了,接到他的电话,这位朋友劈头就说:“弟兄,我想要受洗,能不能跟你谈一谈?”虽然已经很晚了,但这么重大的决定,当然欢迎他的夜访。他不久就要毕业离开田州的小城到洛杉矶找事了,这也是人生彷徨的时刻吧。从他家到我家有一段漆黑弯曲的河边道,车灯大概能照着前面二十多尺左右的地方。一到我家,我问他什么使他改变主意愿意信主了?他坦然的说:“基督徒好像对所信的未来比较有把握,’他救‘比较合理。”毕业在即,他感叹这一生实在需要有亮光来指引,他一路开车到我家,路的两边乌漆墨黑,笼罩着一片黑暗,靠着车灯照明指引前面的路才能顺利的开到我家。这给他很深刻的印象,更加深了他愿意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和引导。真是由黑暗入光明的美好见证。

按摩女的十字架项链 · “由减而加”的福音

有一次,我随公司的团队到大陆作商务拜访。没想到一下飞机,当地的领队就请所有的团员一起到某商业三温暖去“洗洗尘”然后再到旅馆。美国同事们没听说过什么是三温暖,我心里可是直打嘀咕。领队再三解释“大家旅途辛苦,让大家放松放松,没有其他不良色彩。”带队的副总是位美国女士,她也跃跃欲试,领导们没有异意,我也只好硬着头皮随队去生平第一次的三温暖了。

三温暖的整个作业流程,前半段还好,自己管自己,冲了凉的,洗了温的,蒸了热的,已是满头大汗了。然后,换了干净的衣服,每个人被指引到一个单人房间,有一位按摩小姐来给你做全身的按摩服务。这一下我可紧张不自在了,按摩小姐还算友善,我问她可不可以不用按摩,她说她们是算时间的,工作得做完。我只好硬着头皮要求穿着衣服让她履行任务。那一个小时可不容易,起初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小姐的话,挺尴尬的,老看表,时间过的好慢哦!突然我注意到小姐的胸前挂着一个十字架的项链,我想就用十字架当话题熬过这个钟头吧。

“小姐,我该怎么称呼妳?”
“你就叫我64号吧,我们这儿不称名道姓,招呼客人都用代号。”
“我注意到妳挂着一个十字架的项链,妳知道十字架是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项链是表姐送给我的,就一直带着了,听说十字架和教堂有点关系?”

这一下我不紧张啦,就跟这位64号小姐闲聊了起来。我说,不论中外,一般人可能会相信有这么一位创造天地的主宰叫上帝,俗语说的好“人在做,天在看,”她也点头同意。接着我说:“人都不完全,常常会犯错对不起’天‘,也就是对不起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所以我们都是罪人……”话还没说完,她竟然说话了:“我很清楚什么是罪人,干我们这一行我看多了,我也犯了不少错……”虽然她没有细说,我大概可以体会出来她说的内容。64号小姐也放松了些,“按摩”也不按了,她简单地说了为什么她从农村来到城市干这一行。同情之余,我简单地说“十字架”是“一横一竖”由减变加,横的是减(-)去,加上一竖(|)变成加(+)号。上帝因为爱我们,差遣他的爱子耶稣到这个世界上,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也赦免(减去)了我们的罪,同时把那新的生命,新的盼望,和心里的平安加给我们,只要你相信祂。这就是简单的十字架的道理。64号小姐听得很入神,看了看她胸前的十字架,话说到这儿,铃声响了,在颔首微笑中64号就离开了房间。我在心中默默为她祷告,相信神在她心中也撒下了福音的种子。这三温暖可真没白来。

机上巧遇密宗信徒 · “心是何物?”

有一年回台探视母亲,我选了飞机靠窗的座位。在起飞前,左边靠走道的一位A女士居然和她座位前面的另一位女士因座椅的倾斜角度吵了起来。空乘来息事宁人,两人各说各的理,也不得要领。看这吵闹的情形,我就自告奋勇建议空乘说,我和这位A女士换个座位吧。没想到同排坐中间座位的B女士不想和A女士邻座,想坐靠走道的位置,我只好坐在中间的位置夹在靠窗的A和靠走道的B两位女士之间了。总算安定了,飞机也起飞了。

飞行平稳后,A女士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来,书名大概是《密宗佛教》之类的书,她开始挺专心地阅读着。我也从我的手提包里拿出圣经开始阅读。没想到,她看到我在读圣经就问我说:“你是牧师吗?”我说:“不是,只是喜欢读圣经。”既然话夹子打开了,我就顺口问她说:“你看《密宗佛教》这种书挺深奥的,有什么心得吗?”她说她曾经去过许多佛教圣地,到过西藏,拜访过一些寺庙名刹,并向道长问道请教,寻了那么久,对“心是何物?”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她转口问我:“你们基督教是怎么说的?”这时我心里不得不惊叹前一刻的“座位轮换之乱”还真有想不到的契机,居然有这么一个机会向一个虔诚的密宗寻道者分享到底基督信仰中的“心”是什么?

“心是何物?”可是人人都知道,但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于是我大体说了神照着祂自己的形象造人,同时将生气(breath or spirit of life)吹在人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但是人因私欲的迷惑而失落了,“心志”(the spirit of your mind)也污染变坏了,当一个人信了基督,听了祂的道,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心志”得以因圣灵的同在而不断地更新,并且成为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23,24)。这样的经历是上帝给每一个信基督耶稣之人的恩典,这不就是寻道的目的吗?A女士专心地听完了,收起她的书,似乎有所思的“闭目入定”了。从她倾听的眼神,我猜这段话可能是A女士从来没听过的,我传喜讯的任务也告一段落了,妙哉!“座位轮换中间坐,机缘巧合福音传。”脚先动,口随传。

两遇健谈的康州司机 · 认识“耶稣是恩友”

有一年我到康州拜访一家公司,公司派了一部车到机场来接我到旅馆。司机先生热心地将我的背包手提包放进行李箱。开车不久,司机先生很健谈,一路介绍景点,并且说这一地带的居民自由派居多,但他是保守派。他还问我:“你喜欢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素昧平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只好礼貌的回答:“不管那个党,我喜欢有远见的政治家。”(外交辞令,说了等于没说)。接着他介绍路边的豪宅是哪些名人、要人住的,有些人他喜欢,有些他不喜欢,他是义大利裔有很强的家族观念。我就问他怎么当起包车司机的呢?他说他是个乐天派,喜欢结交朋友,当包车司机可以遇到各种不同背景的人,逍遥自在,挺快乐地过日子。他又说他从小在有天主教背景的家庭长大,相信上帝,上帝已经很照顾他们的家了。我顺口问他:“你怎么看耶稣基督?”他说:“耶稣是个好人,也是个好老师。”我顺着回答说:“是的,耶稣是好人,好老师,不只如此,祂也是救主可以把我们从罪中救出来,也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他说他没有这样想过,于是我简单地把十字架救恩的道理跟他说了一遍,信了主耶稣,祂就成为我们最好最知心的朋友了。司机先生说,耶稣是救主他听过,他也承认自己是个罪人,需要救主,但是他对耶稣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特别感到兴趣,问我有什么根据?这时我手上没有圣经(在行李箱的背包里),只好凭记忆,告诉他耶稣在离开门徒前,曾经对门徒这么说过。

不久,到了旅馆,我谢谢他我有一段快乐的车程。第二天办完了差事,第三天一早整理行李时,心中有个感动,鉴于上次“手边没有圣经”的经验,我特别把圣经放在背包里容易找到的地方,随身带着。送我上机场的包车来了,万没想到还是同一个司机先生!他一看到我就兴奋地说:“我们又相遇了!请你继续告诉我更多有关耶稣的事。”(Tell me more about Jesus)。于是我告诉他:“若遵行耶稣所吩咐的,就是耶稣的朋友了,详细可以在《约翰福音》第十五章看到。”(约15:12-15)我继续告诉他在《约翰福音》里,耶稣有许多的自称,比如说,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约14:6,7;15:5)鼓励他有空多看看圣经,就从《约翰福音》开始吧,他会很高兴认识耶稣这位最好的朋友。不久,车到机场了,说再见时他说:“My friend, so nice to meet you, hope to see you again.”“My friend”好温馨的称呼!

“野地的花”感动胡琴家 · 信靠耶和华真是有福

“野地的花”是一首耳熟能详大家都喜欢唱的诗歌。有一次迎新会,田州小城的华人团契在附近的州立公园举行迎新烤肉大会,欢迎刚到的新朋友、新同学。团契里有位慕道友是专业的胡琴手,我们请他在迎新会演奏“野地的花”。在野地里听到胡琴的演奏,别有一番的感触,“琴声绕树鸟共鸣,野花摇曳随音舞。”

“野地的花,穿着美丽的衣裳,天空的鸟儿,从来不为生活忙。慈爱的天父,天天都看顾,祂更爱世上人,为他们预备永生的路。一切需要,天父已经都知道,若心中烦恼,让祂为你除掉。慈爱的天父,天天都看顾,祂是全能的主,信靠祂的人真是有福。”

这位慕道友原是音乐艺术专业,为了生活所需,只好屈就在餐馆里工作,努力地帮助学声乐的夫人在学校进修较实用的科系,以求新的一技之长能改变他们的生活。音乐艺术,只能暂时摆一边了;胡琴,也封尘好一阵子。对他来说,餐馆打工的日子,看人脸色,真是酸甜苦辣,有太多的感慨。所以当他被邀请在野外拉起“野地的花”的时候,感慨万千。后来他告诉我,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对他来说意义太深刻了!在谈道中,他就愿意信主了,作个信靠耶和华的有福之人。

化学家的信心悬崖 · 跨前一步雾去云散踏实地

我有位同事是公司的资深研究员,他的太太是热心的教友经常在教会服事。他也只好陪太太上教堂了。慕道二三十年来一直徘徊在教会的“旷野组”,这一组是专给“大头脑”的慕道友们设立的,他们无所不谈,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批判有关信仰的问题。他自己戏称这一班是信仰的“放牛班”,慕道再慕道,总是没有办法能够踏进信心之门。后来我们工作的实验室在同一栋楼,比较有见面聊天的机会,言谈中,知道他对“耶稣是真神”还有许多的怀疑,我就推荐他看《铁证待判》这本书(译自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 by Josh McDowell )。终于他决定信主受洗了。我问他是什么“临门一脚”促使他决志信主的呢?他说:“《铁证待判》解释了许多理性和信仰上的疑惑,很有帮助,但最后还是要下决心。”他想起了 Indiana Jones 的电影,当 Jones 被逼到悬崖边,悬崖下一片云雾,深不见底,退又无路可退的时候, Jones 想起先前有人告诉他危急时只要你跨出去,通路自然就会出现。追兵已至,危在眉睫,只好往悬崖下跨下一步,没想到,这往前一步居然使雾去云散,脚步踏实在横跨悬崖的石桥上,逃了一命。“这一幕不就是信心的写照与实践吗?”他幽默地说:“信了,我从放牛班毕业了。”美哉,圣经上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11:1)

结语

综观这些福音的小故事,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慕道友们心中似乎都有需要,都有一个敏感柔软的地方(soft spot),传福音时怎么和他们的“柔软之地”连接上呢?简单地说,作为一个福音的使者“脚先行,耳细听,眼明察,心存柔,手要到,口随传。”那福音的能力何等浩大,福音的脚踪何等佳美,神的时候何等奇妙!

作者来自台湾,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获史丹福大学博士。吴弟兄曾任职化学厂及药厂产品研发实验室主管。退休后曾历任密苏里浸信会大学校董兼生化客座教授。其妻子陈安姐妹毕业于圣路易圣约神学院专攻心灵关怀与辅导。目前二人在研经,生涯与职业规划,情绪健康,婚姻与家庭方面服事教会弟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