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恩典

文/林国亮,曾任正道福音神学院院长,现任家庭事工荣誉教授

我是1970年代在台湾读大学时信主的。在大学毕业前夕,我定意奉献自己的一生来服事主,但自觉没有恩赐,也没有呼召来当牧师, 遂定意未来在社会工作专业或大学教育的领域里事奉主。1977年我获得奖学金,从台湾到美国攻读特殊教育,很自然地就参加当地的查经班,也很快地就成了当时以华人留学生为主的使者杂志的订户。随后我在申请继续深造时, 注意到匹兹堡大学与匹玆堡神学院有一合作计划,用四年的时间修完道学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的双学位。上帝很奇妙地让我单单获得神学院的奖学金,先修神学,再修以婚姻与家庭治疗为主的社会工作。

大约是1980年冬天吧,我和太太和几位匹兹堡查经班的弟兄姐妹,一起开车到使者农庄参加退修会,认识了周大卫牧师和苏文峰牧师。之后,我们和使者便陆陆续续地有一些接触。1982年年底,我已完成神学与社工硕士学位,预备1983年年初前往普度大学攻读家庭研究的博士学位,很意外地接到周大卫牧师的电话,约我在华府地区的4-H Center见面,那时使者正在筹备第一届华人差传大会。

原来当时使者的会长周主培牧师自6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北美各地帮助查经班,注意到查经班的成员中,除了单身的研究生之外,就业的、结婚的和有子女的弟兄姐妹逐渐增加, 以致于他在事奉中关怀辅导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在这同时,一批算是比较早期的留学生领袖,如韩伟院长、黄小石长老和郦民兴弟兄等,看到过去留学生的退修会不完全适合有家庭的弟兄姐妹,就另外开始了使者家庭夏令会。到了80年代初期,同工们逐渐感觉到这个营会需有专人来筹划、推动,遂邀请我加入使者,负责家庭事工。我虽以即将前往普度大学念书为理由而婉拒了此邀请,但说真的,我当时骨子里实在还没有全职服事的感动。没想到使者居然锲而不舍,请我参与家庭夏令会的筹备会,并出机票,让我飞到宾州参加聚会并带领专题。

随后,我自1983年到1985年持续参与使者家庭夏令会的筹划,并有些事奉。在那几年的服事当中,我对北美华人基督徒家庭的需要有了第一手经历,负担随之增加,并深深佩服周主培牧师的远见。在服事的过程中,一些弟兄姐妹们会问我,“林弟兄,你结婚了吗?你有几个孩子?我们想听经验,不要听理论。”那时我虽已婚数年,但还没有孩子。在1985年暑假的家庭夏令会中,周大卫牧师和苏文峰牧师和我们夫妇交通,正式邀请我隔年毕业后加入使者,负责家庭事工的推广。我们答应为此认真祷告寻求神的心意,并私下求主赐给我们一个孩子作为印证。

经过数月的祷告,1986年初,我在太太的支持下,凭着信心,在尚无印证的情况下,以为主服事两年的心态答应接受使者的邀请。数个月之后,太太就怀孕了。同年七月,我们夫妇加入使者,我负责家庭事工,太太则帮忙行政。隔年一月,上帝赐给我们一个女儿,成为祂要我全职服事的印证。我在总部服事一年后,即被派驻华府地区,除了负责使者家庭夏令会和接受北美各地查经班与教会的邀请,前往服事之外,平时为华府地区的基督徒提供婚姻与家庭辅导,并在使者杂志撰写相关的文章。

我曾于1993到1996年之间回母校台湾东海大学事奉,并于2001年离开使者,转往正道(前“台福”)神学院任教直到如今。在使者事奉的十多年中,除了后面四年多担任副总干事并兼顾文字工作与校园事工之外,一直都担任家庭事工主任。以下是我那十多年在使者事奉的感受。

圣经与家庭

八十年代初期,与“交友、择偶与婚姻”相关而较有份量的中文基督教书籍相当有限。教会中也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导。犹记得当使者邀请我参与家庭夏令会的筹备并带领专题讲座的时候,我非常心虚。我固然已信主多年,并已从神学院毕业,但对圣经中的相关教导,仍肤浅地局限于“人要离开父母”、“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等经文的字句。是查经班的背景,使我直觉地认为使者家庭事工绝不能单靠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技巧,需要从圣经的内容深入挖掘出相关的原则,然后才用社会科学来印证与支持,遂赶紧到教会书房去搜集相关的英文书籍回来研读。其中一本对我影响甚大,后来也翻译成中文的畅销书,就是“夫妻之爱”。另外,我也开始下功夫研究圣经人物的夫妻关系及相关的教导。只要有机会在教会和查经班服事,就尽量以归纳法研经的方式找出主要经文段落的原则,然后辅以相关经文,再用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果和事奉的实例来印证。

那些年如此事奉的累积,让我确信圣经中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教导,真的蕴含超越时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宝贵原则。以致于我到神学院任教之后,就开始了“圣经与家庭”这门课程。2004年当世界华人福音中心负责教育事工的黄邓敏师母找我撰写“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中的家庭篇时,我自然就以那些年在使者服事的心得作为基本素材,借此得以与普世华人基督徒分享。

单身事工与婚前辅导

我参与使者家庭事工没多久,很快就注意到许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内)婚姻与家庭问题的根源,在婚前就已存在。同时我因常在各地查经班事奉,也察觉到适婚年龄的单身弟兄姐妹,有些固然是周遭缺乏合适的对象,不少人却是因为尚未离开父母,超越原生家庭的各种包袱,而无法建立持久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本着“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我在1989年左右就开始在美国东西两岸举办单身基督徒退修会。除了增加华人单身基督徒互相认识的机会外,更是借此提供合乎圣经原则的婚前教育,为日后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奠定扎实基础。

此外,由于我在查经班服事,常有机会做婚前辅导及婚后的跟进,深刻体会到婚前辅导是一个关键时刻,帮助未婚夫妻在婚前张大眼睛,对彼此的过去与未来有更深广的了解,并作必要的调整。等到我在神学院任教之后,便很自然地提供“婚前辅导”与“原生家庭探讨”等相关课程。值得一提的是,我曾有机会在相隔二十多年间,分别为父亲和儿子作婚前辅导。也有当年我作过婚前辅导的夫妻,先后成为正道神学院的学生。

夫妻成长营

我早期在使者服事的时候,常被邀请在周末到不同教会去服事,少则三、四堂,多则六、七堂聚会。我预备得认真,弟兄姐妹也有新的看见与学习。只是我慢慢注意到,对多数人而言,光是聆听信息,其实际果效多半只维持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后就慢慢变成“船过水无痕”。在同一段时间里,我利用一些没有外出事奉的周末,在家里举行“周末夫妻成长营”,模式与“恩爱夫妇营”相近,让夫妻有实际操练和单独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结果我发现,参加的夫妻们,虽然领受的新知识不多,但却能更实际地透过圣经真理来检视自己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并作必要的调整,效果也更持久。

后来,当有教会邀请我去服事的时候,只要时间许可,我都鼓励教会利用周六那一天,透过夫妻周六成长营来学习、操练圣经中相关的原则。等我到了神学院事奉之后,也尽量找机会亲自带领或邀请相关机构到学院来举办经验性学习的营会。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毕业多年后,还写信来告诉我,当年刚到神学院就读不久,就参加为期一天的新生夫妻成长营,成为他们夫妻关系成长的转捩点。

婚姻与家庭辅导

在使者服事的那十多年中,无论是在我平时所居住的大华府地区或周末及暑期在北美各地的服事,都会有弟兄姐妹在聚会后找我作辅导,这给了我许多长短期从事婚姻与家庭辅导的机会。深深体会到在一般中小型的华人教会里,一个牧者少不了要介入并辅导会友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因着会友对牧者的信任,牧者平时对会友较全方位的认识,再加上彼此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使得曾受过一些基本婚姻与家庭辅导训练的牧者们,在牧会的过程中能及早且有效地帮助会友化解家庭生活中难免的危机。这些经验与体认也促使我在神学院提供教牧婚姻与家庭辅导的课程,为神学生日后的牧会事工奠定基础。

结语

回顾过去这三十多年的事奉经历,是上帝透过使者呼召我在家庭事工这个领域上全职服事祂,也透过使者给了我一个非常宽广的服事平台及诸多的服事机会。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我在使者前后近十五年的事奉,深深影响到我过去这二十多年在正道福音神学院的教学。如今正道神学院有一个已经成立八年的家庭事工系,而多少受过家庭事工训练的毕业生遍布全世界,多半全职牧会,有的在以家庭事工为主的福音机构中事奉。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周主培牧师早年的看见与负担,以及周大卫牧师于1982年年底主动与我约谈。玆值使者六十周年庆,特别谢谢使者给我机会,借此数算上帝透过使者在我身上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