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留学的人生——开学第一课

分享/陈军;整理/Lang、程嫣儿

2020年秋季,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疫情期间对美国全国近33,00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或焦虑症;有83%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注1)。这些数据给学校、学生和家长们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而根据和留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老师们的经验,在华人留学生群体中,被焦虑和抑郁困扰的学生比例还要更高。

众所周知,焦虑和抑郁通常源自于压力。前段时间,在教会团契查经班里,我询问几位大一新生的入学感受,大家普遍反映“压力好大”。这些刚刚开始留学生涯的同学很快发现,开学第一周的作业就要做到半夜两三点。美国很多好的大学,四年毕业率仅有60%,六年毕业率可以达到80%,近20%的学生最终无法完成学业。

正如圣经所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传道书1:9-10)现在留学生所要面对很多学业上和生活上的挑战,十年前的留学生、二十年前的留学生、甚至三十年前的留学生都经历过类似的挑战。在这里,我从一个上一辈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角度分享一些观察和经验,期待帮助年轻一辈的留学生学好“开学第一课”,进而能够从容地面对美国的留学生活。

心态的调整

脱离依赖,学习独立

美国大学与国内大学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在美国大学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能依赖父母,也不会有像国内大学里的指导员或班主任来监督指导学生的生活,每个学生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应的,也要自己面对困难和承担责任。

通常来说,美国大学学习节奏快、课业压力大,同学们经常被各种“死亡线(Deadline,截止日期)”追着跑,有些学科的同学单单一学期一门课就需要看很多本书,所有课程加起来,阅读量相当地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幻想依赖别人的提醒和督促,一定要靠自己把握和安排学习节奏。

美国的教育体系一直都重视培养自学的能力,大学尤其如此。教授没有责任在课堂上涵盖所有内容,但他们会布置阅读作业(reading assignment),让学生自学。老师上课没有讲过的内容会出现在考试题目中是正常现象。

解除封闭,跳出界限

刚来美国留学的同学们需要认清人际交往的界限,并勇于跳出“围墙”。比如,许多华人留学生将自己局限在“微信生态圈”,这是一个很小的圈子。长久地呆在这个圈子里,就如同给自己筑了一道篱笆,或者建了一堵围墙;它会阻挡你观看墙外景色,阻碍你放眼去看这个生态圈之外的世界。有同学甚至仅仅通过中文媒体了解自己身处的美国社会,有人把这种经历形象地描述成背“井”离乡。华人留学生需要有意识地跳出这个生态圈,留意去看周围的人和事,倾听和思考一些不同的声音,并学习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和选择。

同学们有机会来到美国留学,实际上就已经有了一个非常优越的条件,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高度,以一个更大的视野来观察这个世界,洞悉身边的社会。同学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

习惯的养成

准时

培养抗压能力需要从养成好习惯开始。首先,我们需要学习时间管理, 培养标记日历、安排日程 (mark calendar) 的习惯;我们也需要训练自己,养成准时的习惯。所谓准时,并非九点开会、九点到达就是准时。其实,九点到达就已经是迟到了,一般需要提前几分钟到场,跟开会的同伴做简单的寒暄和交流,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建立人脉的机会。

自律

自律的习惯也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可以从自律地查收邮件做起。美国大学正式的通知大多是通过学校的官方邮件发送至学生的学校邮箱,如果没有定期查看学校的官方邮件,就可能出现大问题,比如错过课程的注册日期或学校某个处理决定的申诉截止期。过去屡次有同学因为一次又一次忽略学校发出的提醒邮件而最终被退学,后果不可谓不惨痛。

运动

如果能够养成运动的习惯,这对于培养抗压能力也会非常有帮助。美国各个学校都有很好的运动设施,鼓励大家使用这些设施,参加运动也是接触新朋友的好机会。

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

不论是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院,美国大学的教学都强调“ 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思考和消化,分辨真伪对错,而非简单的照单全收,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其重要。在操练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同学们也需要提醒自己,学习聆听不同的意见,学习与持不同意见者交流。不同的声音往往可以让我们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面,帮助我们开启另一个全新的视角。

英语的能力

如果留学生想在学业上有进步,在未来的事业和职场中有发展,必须要学会用英文获取和消化第一手资料。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信息是用英文传递的,所以我们必须习惯使用英文获取信息,不能凡事搜索中文“百度”。建议留学生把自己的电脑界面设成英文,强迫自己习惯用英文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首先尝试把信息先翻译成中文。

沟通的能力技巧

培养沟通的能力对留学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与他人沟通时,要足够专业(be professional),而这种专业性,需要从学习给教授发邮件开始。我曾经收到一位中国同学的邮件,他写的每一个英文单词我都认识,我也意识到他试图用一种非常优雅的方式来写邮件,但是我完全读不懂他邮件中要表达的意思。因为认识他,我把他约叫到办公室,请他当面用中文解释想要表达的意思。后来我得知,他曾和好几位教授联系读研究生院的事情,都没有得到教授的回应。试想如果教授读不懂你邮件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可能继续跟进呢,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培养沟通的能力不仅包括学术写作、口语交流、专业报告,还包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沟通。“沟通”是一个基本的生存技能,不管你是读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必须掌握这项技能。所以,同学们需要学习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学校做团队项目(group project) 时,尽量避免只选择中国同学做搭档,这样会丢掉许多宝贵的学习沟通的机会。

学习的能力

刚刚开始留学生涯的同学,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肯定有非常多的东西不懂。所以,很多人习惯说:“这个我不懂,那个我不会。”但我们不要以“不懂”为借口来推诿;其实,很少有技能是一个人生来就会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学习。英文叫作“just try”——尽管去试。比如,如果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先在“google”里搜索这个问题,看看别人如何回答,并从这些线索出发,查找和整理更多资料文献,进而解决问题。这不单单可以应用在课业方面,生活技能也是如此。比如,汽车的某一个警告灯亮了,也许你就可以在“google”简单地搜索一下,了解大致的问题、维修方案,以及维修费用,这样,在跟机械师商谈的时候,你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文化与理念

诚实守信

诚信与守信是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基石,我想这是每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同学所必须学习的。留学生中的作弊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已然成为了校园中的一个公害。很多老师都很头疼,在社区中影响也非常不好,甚至也影响到学校的一些政策。留学生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洁身自好。

谦虚谨慎

很多老师和同学都留意到,华人同学经常会在学校教学楼里大声喧哗,显得非常异类。有留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在自由的社会,这叫作“有个性”。但我们需要对“有个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美国大学中很多学生很有个性,但是他们所理解和接纳的“有个性”可能和我们认为的“大声喧哗”的“有个性”很不一样。“有个性”可能是敢于坚持做对的事情,也可能是勇于探索……我们应该带着谦虚的心态,仔细去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有个性”。

另外,华人留学生们也需要慎重交友。在我任教的十几年中,目睹了不少同学最后无法完成学业,很多时候是因为交了损友,走岔了路。朋友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以后所能发展到的高度,所以大家在交友的问题上一定要小心。

学习尊重

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我们可以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还是应该聆听这些观点。另外,有的同学遇到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就立刻将问题上升为歧视。其实对方不一定是歧视,可能只是缺乏礼貌或了解。同学们应当学习如何面对冲突 ,一方面保护自己,另外一方面要有理有节地处理冲突。

学习礼仪

同学们也需要注重礼仪礼节。比如,在给教授发邮件前,可以“google”搜索如何给教授写邮件(how to write an email to professor)。大家可以找到很多攻略, 指导邮件中需要注意的基本礼节。再比如,美国学生在学校着装似乎很随意, 但其实美国人很注重着装规范(dress code),在什么场合就会穿什么类型的衣服,不会随便马虎。经常看到有一些受邀的中国同学穿着短裤背心和拖鞋就去参加婚礼,这实际上是对主人非常不尊重的表现。所以,在礼仪礼节方面,鼓励大家多留心学习。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大大方方地请教周围的美国朋友。

最后,留学生们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可以求助于各地校园的专业心理咨询团队。我特别推荐基督徒学生、学者团契,他们能够为同学提供正面的引导,帮助大家积极面对生活、学业、情感。二十多年前我历尽各种艰难来到美国的第一天,就被人当头一棒——“学你这个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由此背上了极重的心理负担,直到有一天在圣经上读到“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马太福音6:34)以此为契机,我的留学生涯不仅收获了学位和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认识了那一位掌管明天的大能者。

期待每一位留学生都能成为真正的勇士,直面在异国留学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Kat J. Mcalpine, “Depression, Anxiety, Loneliness Are Peaking in College Students,” Boston University, Feb 17, 2021, https://www.bu.edu/articles/2021/ depression-anxiety-loneliness-are-peaking-in-college-students/

作者为普渡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出生于中国陕西。1997 年赴美留学,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信主并开始在校园团契学习服事。2008年蒙神带领开始在普渡大学任教。他和妻子历年来同心服事,养育一子一女,在普渡华人基督徒团契担任学生小组辅导并在当地拉法叶华人宣道会服事,并任基督使者协会特约校园同工。